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黎明社區 - 沈艾芳

或許是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街上和鄰里搭訕聊天,所以關於黎明的記憶大宗都源自於人。

 

「我沒有什麼故事好說啦!」黎明大興超市的老闆娘如是說。黎明社區的人們在接受訪問或聊天時經常有這種說法,但在我們眼裡每個人其實都閃閃發光著。(這是一個會被我夥伴嫌棄的氾濫形容詞)

於是我們便在這15天的蹲點當中,慢慢地搜集這些閃閃發光的人們。早餐店、麵店的老闆娘、蓮霧果農、農場老闆、理髮店阿姨、米店老闆娘都在我們的守備範圍之中。只不過如何進入到守備範圍內又是一門學問。起初,我們會刻意去活動中心刷臉,讓大家知道原來有兩個大學生在社區裡想訪問人。有時是在吃麵的時候,便問麵店老闆娘能不能找他聊天。最後,我們在這段過程中也遇到了最厲害的引路人-超市老闆,為我們介紹了許多黎明的「臥虎藏龍」們。在許多通電話之下,便促成了一段段故事的紀錄。

而這些故事可以簡單分為幾種類別,第一種是曾經的返鄉青年們。在黎明,有許多人是在外頭工作後,因為生計而決定回到社區生活。第二種則是跟著丈夫的腳步,嫁到黎明社區的人們。第三種則是熱愛著自己興趣的人們。

 

在曾經的返鄉青年身上,我看見了回到自己家鄉的閒然自適。在麵店老闆娘的敘述裡頭,他們拿著同樣的薪資,卻能夠在家鄉有著更好的生活。親戚鄰居之間的互相照顧,也減輕了育兒的負擔。現在的他們,有著一個屬於自己的麵店,而店裏往來穿梭的不只客人,也有自己的孫子和朋友們。午休後人潮沒那麼洶湧之時,便是閒話家常的時刻。在那個當下,似乎也能明白為何麵店老闆娘願意回到黎明的原因了。

 

在嫁到黎明的媳婦身上,我看見了刻苦耐勞。而寄宿家庭的阿嬤即是黎明媳婦其中之一。他住在隔壁聚落,小時候沒有讀多少書。儘管家裡說著客語、台語,但為了學國語,也在做板模之餘抓緊機會和其他工人學。從年輕時一路工作到現在,七十幾歲也依然在果園、菜園間穿梭。「人老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身體健康啊。」阿嬤這麼說著。除了工作以外,阿嬤也積極參加社區的據點活動,舉凡老人班和舞蹈班都能看見阿嬤的身影。阿嬤也總是很熱情地邀請我們一起參加,於是就出現了兩個年輕人總跟在「資深前輩」身後的情景。

 

在熱愛著自己興趣的人們,我則看見了超越年齡的熱情。以我們所採訪的二胡老師、園藝老師為例,他們的年紀早已超過七十,但提及二胡或園藝時,眼裡有著的是滿滿的光亮。這實在讓身為大學生但已經沒有什麼活力的我,感到相形見絀啊!而最讓人佩服的莫過於熱愛爬山的黃阿姨。她退休之後不斷嘗試學習新事物,舉凡鋼琴、烘豆、獨自旅行都是她踏足的領域。在聽著他分享故事時,就像是看見真正「神采飛揚」的最佳代言人。於是我也暗自希望如果老了,又或者在任何年齡階段,都能夠有那股不斷嘗試的心態。

 

我們一邊聽著故事,搜集這些閃閃發光的碎片,也一邊為自己往後的人生選擇增加許多明燈。

對我來說,黎明社區的「黎明」便是這些人們啊。

 

 

作者小檔案

沈艾芳
國立政治大學

大家好,我是沈艾芳,雖然名字裡草很多,但很喜歡吃肉!
目前為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一年級。
雖然讀商管科系,但很喜歡地方的故事和一切與人有關的事物。最近沈迷於到處揪人吃飯和騎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