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 魯巴斯部落 - 李宜恬
「旅行的目的不是去征服這個世界,而是去打破自己對這個世界既有的印象和想法。」經歷了三、四個小時的長途火車,我們踏上了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的土地,來到這裡之前,只能看著網路上寥寥無幾的資訊想像著這裡的一切。而當第一天和魯巴斯教會的簡光雄牧師吃飯後,我們才開始了解到魯巴斯部落光是名稱就經過了許多次的改變;而在萬榮村也由於宗教信仰、個人觀點的不同,居民對於部落的命名有著不同的看法——魯巴斯或摩尼沙卡。
「其實早期我們太魯閣族能夠很快接收到基督教的信仰,可能是跟我們舊有的『祖靈文化』有一些不謀而合的概念。」身為西林國小校長的胡永寶長老和我們分享道,傳統太魯閣族是泛靈信仰,認為山有山神、石頭有石神,相信祖靈會保佑族人諸事順利,他也進一步說明:「但我們都知道在祖靈之上,還有另一個更大的神,可是我們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後來接觸到基督教的傳教士,才知道「哦!原來那個神就是耶穌啊!」,長老手舞足蹈地講著故事,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好像距離部落、太魯閣族的文化又近了一點。
即使都是太魯閣族,每個村子、每個部落的語言、服飾、習俗等文化其實都有所不同,我們不能以一整個族的概念,去簡化每個部落的關係與文化。即使對於外人來說,每個族、每個部落,看起來好像都一樣,但在族人的心裡,我就是我,獨一無二。
在採訪了這裡的幾位長老和簡光雄牧師後,我們對宗教信仰在居民們心中的價值與意義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由於二戰時,許多原住民青年被日本政府徵召上戰場,不少人一去不回、戰死殺場,面對這樣的困苦與不安,信仰因此成為居民心靈的重要寄託,並持續至今。
即使我們不是基督教徒,來到這裡也能感受到教會對於外地人、非教徒依然熱情歡迎,也不會說一定要我們跟著禮拜或信教什麼的,不過不論居民是什麼宗教信仰,回歸到信仰的本質和目的來看,可能就是要取得一個心靈的寄託吧。從這次的採訪中,我們更是深切地感受到長老們確實從基督教中取得了力量,而教會其實也融入了部落,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塊,也是個備受尊敬的存在,算是蠻有地位的。
過去的我對於原住民部落的想像真的很狹隘,由於從來沒有真正的踏入他們的生活場域,所以都是些具刻板印象的畫面,比如說有許多熱鬧的祭典、居民以打獵、種植維生,或者是部落的房屋都很有文化特色、充滿族群的圖騰等等,但這次當我不再是單純的體驗文化,而是真實走入族人的生活,讓自己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將自己切切實實地融入這裡後,也才發現他們其實和我們的生活沒有什麼不同,平常沒有我們想像中天天都是祭典,居民們許多青年也都外出讀書、工作,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幾乎以長輩和小朋友居多,他們的生活很樸實,但也很單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凡的生活卻看起來很溫馨。
這次來到花蓮魯巴斯部落進行蹲點,除了拍攝紀錄片,為了完成教會史蹟館的建置,我們利用了短短20天的時間,向不少耆老請教部落歷史與他們的編織、狩獵文化,蒐集了他們傳統的生活用品、編織器具,以及老照片,才知道原來織布在他們過去的生活和長遠的歷史中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也加深我們學習太魯閣族文化知識的決心。
部落的老人其實就像一本書一樣,他們身上累積了相當多的山林智慧,以及對這片土地、部落文化的熱忱與喜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耆老們就好比「無字天書」行走在陸地上,透過接觸、親近他們,聽他們說故事,我們從他們身上得到了非常多深奧的文化知識與歷史記憶,我想這些可能都比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還要深刻、有意義許多吧!
作者小檔案
「你必須要參與,最壞的年代才有可能變成最好的年代。」來自楊力州導演。
就讀政大新聞系,是個愛說話、喜歡胡思亂想,也不甘平凡的少女。
誰說「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立志成為可以對周圍世界產生一點點影響的新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