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屏東港口社區 - 鄭之毓
蹲點結束的隔天,我就趕著北上上班,太過迅速變換的步調有點措手不及,這時才深刻感覺到港口生活的寧靜。明明從小在都市生活著,短短15天就好似完全改變生活方式。
從恆春到港口只有一條蜿蜒的小路,第一天村長阿姨特地開車到客運站接我們,一路上介紹著恆春城門的故事。車子進入滿州鄉,霓虹燈的觀光店家轉為整片的稻田、連綿的山、以及零星的農舍與住家,過了滿州唯一的紅綠燈後就正式抵達港口村。紅色的屋頂,綠色的房屋是村長家的標誌,也是我們接下來15天的家。
吃完午餐後,雨也暫歇,太陽終於探出頭來,我們興高采烈地想要上工,村長阿姨卻告知今天假日不用工作,等到晚上再一起去帶團看陸蟹!想到之前蹲點學長姊的成果,或是蹲點朋友們的分享,相較於我們的無所事事,不禁感到茫然,很怕自己沒有幫上甚麼忙,或是浪費15天。一進入社區,我們急急忙忙地想要趕快認識每個人、幫助社區事務,或是發想紀錄片主題,但卻忽略了真實的港口生活。
於是在下過雨的午後,我們放下所有行李與設備,到處閒晃。吹著徐徐的風來到港口吊橋,看著港口溪緩緩流向大海,心情瞬間都舒爽起來。發現吊橋邊有許多衝浪店,隨意進入一家坐坐,老闆阿水就熱情地過來與我們聊天,分享著港口盛行的衝浪以及對這塊土地的喜愛;得知我們是蹲點的學生後,也邀請我們隔天一起去淨灘或是跟他學衝浪。晚餐期間,船長阿伯跟我們說了好多故事,才知道原來港口以前是個小漁村,阿伯也是捕魚好手,從小便喜歡待在海上。閒聊著台北的生活、鄉村的步調,交換著彼此的故事。吃完晚餐後,每天固定早上4點起床的阿伯,早早就洗完澡睡覺,弟弟妹妹們也貼心地來說晚安。
我們趁著沒工作的時間繞了恆春半島抵達台灣最南端、跟著廟宇的神明遶境、跟著阿水去淨灘、一邊騎著車欣賞風景一邊跟港口居民們攀談,也在記錄完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後跟阿姨們聊天。超有文采的玉寶阿姨雖然是外地人,卻在港口經營民宿後愛上這裡,不僅作了許多首詩,也當上第一屆解說員,小著說土地太黏離不開了;溫暖的鳳珠阿姨家來港口,為了生計也跟其他商人一樣抓寄居蟹賣,卻在當了解說員後深深體會生態保育的重要,不跟著兒子女兒搬到都市生活,知足地留在港口守護著塊土地;從美國回來的小姚,環島後選擇在港口定居,幫忙著關懷據點不喊累。從居民們的嘴裡、睡午覺狗狗的臉上、規律的生活中,拼湊出港口的樣貌,就是如此的樸實卻知足,看似平靜卻富含著滿滿能量。
15天後我從寧靜中回到都市,想著阿伯正在殺旗魚製作旗魚乾嗎?鳳珠阿姨正帶著狗狗去海邊洗澡嗎?村長阿姨正在跟觀光客解說港口之美嗎?港口的一切依然持續進行著,而我也期待著有天能再次回到那段時光。
作者小檔案
鄭之毓,21歲,台南人。
「小時候,我們都希望成為閃亮亮的大人,長大後,卻只想要平凡的幸福」--《幸福路上》
懷抱著夢想北上讀書,但發現閃亮亮極其困難,平凡更是。只希望能在不斷追求及改變中,保有永不熄滅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