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屏東高士部落 - 許湘瑋
過去,從來沒有想過,離家這麼遠和這麼久的感覺會是什麼。從小待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踏入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中去體驗,去重新認識自己所住的這塊土地,去建立新的連結,一切的一切經歷仍恍若昨日,但我一輩子都不後悔自己做下的這個決定。
離開臺北的那日,最多人問我的是:「你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地方?」我只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想去不一樣的地方看看。」當下我的心情是徬徨的,我自己也不知道會接觸到的是什麼。只知道大學都過了一半,仍只能對自己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而想做出些改變和嘗試,抽離喧囂的城市,去感受及聆聽。
而這趟旅程中的一切如此真實,隨著待在部落的日子慢慢推進,看到的不再只是表面,而可以越能深入感受部落正在面臨的一切、遭遇的困難。那些關於文化流失、保存,關於青年返鄉的現實問題就在眼前發生,就如同嘉柔姐和我們提及的:「一直都是很少的人在做很多的事情,但每件事情你都必須去做去學,因為事情還是必須做。」部落中的督導美惠姐也曾和我們提及:「所謂的青年返鄉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不應該是一個口號或是一個政府政策,而是部落要如何鋪好一條讓青年返鄉的路。」
嘉柔姐本身也是一位返鄉青年,畢業後才回到部落工作,那些回到部落必經的一些文化及語言衝擊她也經歷過,知道青年對於自我身分的認同與認識是必須的。青年回鄉其實就如同被丟入一個陌生的世界,語言不通、文化不熟悉,新的人與環境並非每個人都能迅速適應,在訪談的過程中,我們也聽見各式因陌生而恐懼參與部落活動或是不敢和老人家交流的情況。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於自我身分的尋找認同,比起我們詢問自己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的問題還要難上不知幾十倍。
「你不知道你是誰,你的文化是什麼,你在外面要如何介紹自己。」部落的青年庭郁是這麼和我們說的。
漸漸地發現,部落的青年同樣也是想回家的,對於部落文化也努力地參加各式活動希望能傳承下去。但他們並沒有完全的能力去認知究竟接觸的這些文化是否是全部,亦或是應該透過什麼樣的管道去有脈絡地梳理部落的各式文化知識。因而在這樣的現狀下去反思,我們在短期所能做的究竟是什麼,才有了後來想要透過紀錄去開啟對話的想法。思索當這些問題能透過另類的方式去進行討論,記錄可能將不再只是記錄,而可以是透過不同人的故事去串連起對於部落相同的想望,拼湊起他們心中高士的模樣,以及對於「回家」共同的想法。
「再辛苦,都要記得,這是你的家鄉。」青年會會長李凌姐是這樣和我們說的,這句話直至蹲點結束都一直縈繞在我心中。第一次能如此深刻地去感受腳底下正踩著的這片土地,透過傾聽去了解這些周遭一直在發生的事情,透過客觀理解一個現象的背面產生的原因。這是蹲點帶給我最大的迴響,而這些絕不是結束,我會帶著這些故事,翻開屬於我的下一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