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嘉義東過社區 - 孫瑜彣

第一篇我想分享的故事是有關於何粉阿嬤。

在我們抵達社區的第二天,也就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完關懷據點的活動後,何婆婆非常熱情的邀請我們到她家作客。她告訴我們,她的親人都在外地工作,經過了將近十個隔間的房子,卻只住著她一人。

 

一進到家裡我們看見非常多的編織品,是用一種很硬的寬線編織而成,從袋子、花瓶到各式小物應有盡有,後來才發現社區各處和其他的阿嬤家看到的那些作品都是婆婆做的。帶我們參觀完菜園又請我們吃完一大盆芒果後,她拿出一本覆著薄灰塵的相簿說故事給我們聽。裡面有他的家人還有所有作品的照片,我們聊著照片裡的人事物,可以看出何婆婆的神情充滿了懷念與思念,翻到最後一頁時,從眼神到指尖都流露出不捨。臨走前她告訴我們,因為她的孩子們都在外地打拼,所以在這裏生活的期間,她就把我們當作自己的孫子來疼,希望我們可以好好體驗在地生活。

DSC07706.jpg

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於過路國小的師生。

因為疫情延後了整個學期的時程,所以我們有幸參與國小的期末活動--打水仗!今年剛好是國小生一起參與的第一年,卻也是校長和主任即將離開的日子。打水球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看到校長、老師與學生間毫無距離的嬉戲,也見到許多家長來共襄盛舉,這樣的景象在都市學校是完全見不到的。雖然這裡是原鄉地區,但另一面來說,能在一個鄰里互助、師生關係緊密的地方成長,對某些人來說也是夢寐以求的吧。其實不只是這次活動,每次我們出入校園或在路上遇到小朋友時,都能深刻感受到過路人的友善。也許是因為他們第一次遇到外地人來這邊停留覺得很新奇,也可能第一次有機會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故鄉、訴說故事,讓他們對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感到自豪;不論是哪種原因,我都很開心自己的出現能成為他們的助力。

DSC07747.JPG

國小故事的番外篇

在第一次去宣傳活動之後我們非常喜歡一個低年級的導師,正在煩惱該怎麼開口邀請她來訪談的時侯,她突然像我們走過來找我們聊天。知道我們的來歷後,她向我們介紹這裡的人文風情,也誠懇地說著對我們的期許,這是我再一次感受到自己是過路的孩子,被社區的所有人和情感孕育著、被溫暖所包覆、被愛著的。老師在最後還留下她的聯絡方式,也給我們很多資源,告訴我們只要有什麼問題都可以聯絡她,而她給我們的建議也成為我們展現成果的方式(果然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前輩就是不一樣!)。我是一個很相信緣分的人,我認為在東過發生的每件事、曾有過的每段談話一定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覺得很榮幸能在短短17天內就可以深入地方獲得那麼多故事和感動,我相信我們在這裡留下的足跡,也會成為流傳給後人的故事之一吧。

作者小檔案

孫瑜彣
臺北教育大學

孫瑜彣,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希望長大後生活還是由攝影旅行音樂藝術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