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A - 慶稻米豐收

日期:2010/07/13

  「這就是我們鄒族的分享精神。」清晨六點,我們坐在春英阿姨的箱型車上,準備參加她主辦的「慶稻米收割」活動,車子的後座放著阿姨剛從山美村買來的山豬,我們一路乘著顛簸的山路前往目的地「達邦」,春英阿姨說,傳統上每戶人家要收割稻米的時候,都會邀集族裡的人都家裡幫忙割稻,中午再宰殺一頭豬、做幾樣簡單的菜分給大家吃。

 
  春英阿姨開著車邊向我們解說,這個傳統正是鄒族分享精神的最佳寫照,雖然在阿里山公路開通後,山上農業也逐漸轉型,已有近三十年沒有人再種植稻米,但為了讓孩子們知道「米從哪裡來」,也讓族裡的大家重溫過去的回憶,他們特意空出一畦田來種稻。她說:「去年風災後路都斷了,我們家廚房堆了很多的物資,我兒子忽然問起『米從哪裡來?』我跟我先生就決定用行動來告訴他,也希望透過分享來表達對外界感謝。」
 
  從春英阿姨的家往山下看去,稻米的金黃閃耀在普照的陽光下。早上八、九點後,有越來越多車子駛進阿姨家的庭院,這些都是來幫忙的族人,只見男人們紛紛走進田間彎著腰、一把一把地割著稻,女人們則在廚房裡忙進忙出,春英阿姨說,這是過去留下來的分工方式,男性在部落中負責打獵和保衛家園,女性則負責廚房的伙食供給。明雄大哥(春英阿姨的先生)為了這次的稻米採收,還特別搬出已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打榖機」,使用方式是單腳踩著踏板,讓轉發的滾輪將稻穗上的榖粒一一打下。整個上午,打榖機的隆隆聲在田間不絕於耳,彷彿奏著快樂的工作歌。
 pic
 
pic

pic

  春英阿姨說,邀集族人來家裡割稻總要想辦法答謝大家,按照鄒族傳統,來幫忙的族人都可分得一小塊「山豬肉」作為答禮,分剩的山豬肉、骨頭、內臟等都丟進大鍋裡滾煮,也成為中午美味的佳餚之一。只不過,解剖山豬的過程對我們而言太震撼了,山豬料理因此使我們有些食不下嚥。
 pic
 
  另一道特別的傳統料理,是將南瓜切成絲,混著糯米拌勻後用炭火蒸煮,糯米的嚼勁配上南瓜果肉自然的香甜,也別有一番風味。中午,當割稻工作大功告成,大家便在工作場擺開「野味宴席」,慰勞整個上午的辛勞,老一輩的叔叔阿姨都對我們說,他們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參與這種活動,偶而能藉這個機會跟大家聚聚,真的很開心。

pic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