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瑪納有機文化生活促進會A - 阿里山有機初體驗

日期:2010/07/05

  七月四日下午五點,在嘉義火車站旁的小候車亭,我們搭上最後一班上阿里山的公車,車上坐得剛剛滿,在盛夏的褥暑中駛離喧鬧的嘉義市區。沿途,被晚霞籠罩的阿里群山伴著車上的台語情歌,透露遠離塵囂的訊息。晚間六點四十分,我們已抵達「石桌」站,也是我們此番旅程的駐(住)點,戶外的空氣有些清冷、帶著濕氣,這是我們第一個夜晚。

 
  七月五日,我們蹲點的第一天。清晨七點,戶外蟲聲已不絕,從房間外的陽台往眺望,小房屋間雜在整片茶園之中,陽光迻邐撒下,這是阿里山興興向榮的一天。我們跟著陞昊大哥(瑪納生活促進會的專員)來到理貨場,看著農友紛紛將清晨採收的農作物運到此地,秤重、分袋、裝箱,順便彼此閒聊……。詢問農友後我們才知道,瑪納生活促進會所輔導的農產品全屬「有機栽種」(耕種過程中一滴農藥都未灑),歷經兩年的輔導與努力,在七月廿四日就要正式「通過認證」。
 
pic

pic

 
  我們在理貨場認識了汪良善大哥,汪大哥是瑪納產銷班的「班長」,負責處理有機農作轉植的「班務」。汪大哥說,產銷班目前有35個班員,按照地理位置共分成4組,分別為樂野、新野、特富野、南三村。4個小組都設有組長,讓「有機生產班務」能順利推動進行,農友們說,七月八日適逢一月一度的「班會」,所有班員都會齊聚一堂,屆時將十分熱鬧,提醒我們一定要到。
 
  被送到理貨場的有機蔬菜漂亮又肥美。我們有幸吃到如乒乓球一樣大的聖女番茄(農友選貨後剩下賣相不佳的「瑕疵品」,但風味相同),咬下第一口便覺滋味無窮!且因為是有機種植,食用前也不須特別清洗,只要用衣角擦一擦就可馬上食用~(我們還偷偷吃了好多顆,真是超幸福)
pic
 
  中午,我們跟著汪大哥來到去年九月才新落成的「有機茶廠」泡茶,才知道瑪納促進會所推廣的有機轉作計畫,不僅包含有機蔬菜,也兼含茶葉、竹筍。阿里山著名的茶品有烏龍、金萱,但大多不是以機方式種植,因此較可能有農藥殘留。汪太太也說:「有機的作物只要吃過幾次,就不會再想吃慣行農法(以化學肥料、農藥方式栽種)的作物了。」
 
pic
  我們跟著汪大哥一家人度過午後時光,吃著其他農友栽種的蘿蔔、茄子、龍鬚菜、鳳梨,一邊欣賞阿里山畔的茶園風情。看到天邊烏雲籠罩,本以為午後就要下起雷陣雨,幸好只是虛驚一場,太陽終究又探出了頭。我們迎著徐徐的涼風,汪大哥的女兒「Buwu(原住民名)」指著山下一片田園驕傲地說:「這些都是我爸的田!」放眼望去,發現除了茶樹、汪大哥還有一畦菜園,他說:「高麗菜才剛剛採收完畢,下一輪該種蘿蔓了。」
 
pic
 
  下午,汪大哥帶著我們到山腳「近距離」貼近他的田地,我們才知道汪大哥的妹妹與妹夫(阿將)就在田邊開設了一家民宿,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由汪大哥的妹夫一手打造,花費16年的時間的心血才創建完成,原始風味十足。阿將哥說,每年的四、五月,附近會有成千上萬的螢火蟲群舞,十分壯觀,這都多虧汪大哥的田地以有機方式栽種,螢火蟲才有繁殖的空間,也才成為民宿的特色!民宿裡除了一間間以石板、木材搭建的小木屋,還有一間咖啡廳,名為「二三咖啡」,是老闆阿將送給老闆娘結婚23週年的「大禮」,講到這兒老闆娘臉都紅了,她還說:「這些年來我一直怪他都沒有送我禮物,結果一次就送這麼大!」
 
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