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任務啟動|溪州的第一頁寫在泥水裡

溪庄調查局・Day 1
任務啟動|初抵溪州,打開第一道泥水密碼
📍調查日期:2025年7月24日
📍調查範圍:溪州鄉阿畝、純園、大庄村
📍天氣情況:陽光過度、蚊蟲過剩
特務PI,早安。
蹲點任務已正式啟動,經歷一小段計程車司機的熱情導航後,你們成功潛入溪州鄉核心區域──「阿畝」。根據線報,這裡表面平靜,但地底藏有尚未解開的泥水之謎與農村用水議題。今天的目標是進行初步環境偵查,熟悉地形、辨識資源分佈,並嘗試蒐集第一波人物情報。
情報一|接觸社區核心據點:阿畝
我們的駐點單位「阿畝Mudclub」,平時作為在地餐廳,提供當季產地料理,也是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的日常基地。
抵達阿畝時,社區協會成員正好在進行新產品的拍攝作業。拍攝結束後,彼此間第一次的碰面便在自然交談中展開。雖然協會成員不多,但熟稔與信任在他們之間流動,讓初來乍到的我們感受到一股溫柔的迎接。
情報二|地形偵查:溪州市區初印象
在協會夥伴的引導下,我們初步走訪了溪州市區。整齊劃一的街道,短短數條,卻處處可見在地生活的痕跡與過往繁榮的印記。
理髮廳、中藥房、銀樓…甚至曾經有過兩座戲院,名為校園的麵店係由其一修繕而成,阿如一邊導覽一邊和我們介紹他平常的愛吃美食,每家店距離都在走路十分鐘內,溪州市區昔日的繁華,可見一斑。
情報三|泥水現場觀測:溪流的告白
我們實地走訪了溪流現場。溪州地名取自水,然而水資源卻是這片土地最深的課題。
眼前的溪流不見清澈,而是滾動著黑泥水,整條溪流都被泥土與沉澱物染滿,成為一條「黑泥之河」,係許多農作物的孕育之母。對我們而言,這是難以想像的景象,卻是當地人日常的風景。
我們也在協會成員阿如的分享中,聽見更多關於護水運動的背景。儘管曾成功擋下引水工程,但當地農民仍長期面臨農業用水短缺因而抽取地下水的問題。
這些看似結束的抗爭,其實仍在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發生。
情報四|林地巡查:純園,一座詩的容器
午後,我們前往「純園」。這是詩人吳晟為紀念母親而打造的林地,一路步入其中,只見枝葉繁茂,蟲鳴鳥語不絕於耳。這裡,是自然的庇蔭地,也曾是詩人散步構思的所在。
係詩的泉源,也係蚊蟲的甘霖,作為外來者的我們在沒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就被叮滿了包,深入探訪純園也只得告一段落,約好8/1進行更深入的導覽與紀錄。
今日任務外補充|溪州夜生活意外情報
夜晚,我們前往溪州圖書館辦證借書,卻意外發現有「辦證送禮券」活動,意外獲得200元小確幸。調查局第一天就發大財,感謝在地文化推廣!
接著驅車前往北斗夜市,現場人聲鼎沸,熱鬧程度讓我們懷疑是不是誤闖台南花園夜市的副本。我們買了很多東西,吃吃喝喝內心歡樂,結束了第一天的行動。
結案備註|調查初結
我們以為第一天只是初探,卻在對話與觀察中,已挖掘出數條待追查的主線:農業水資源的困境、土地與人的情感連結。這些不是單靠步伐能丈量的距離,而是需要時間、理解與耐心才能抵達的深處。
溪州的地圖,今天在我們眼中,漸漸浮現了輪廓。從阿畝的廚房到溪流的泥水,從純園的綠蔭到夜市的人聲,溪州的故事還很長,我們的田野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更多人、更多地點、更多線索。
溪庄調查局,今日任務完成,明日繼續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