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雨中相會|大雨滂沱卻如沐春風

【溪庄調查局・Day 11】
雨中相會|大雨滂沱卻如沐春風
📍調查日期:2025年8月3日
📍調查地點:大庄村
📍天氣狀況:大雨滂沱、氣溫涼爽、如沐春風
早安,特務PI。
連日大雨不斷,今日也不例外。請速速下樓,在阿畝溫暖的空間裡,將有特派老師指導,請放心說出你們這幾天經歷的快樂與疑惑,特派老師將會給你們強而有力的指引。
情報一|相見恨晚的情報交換
這天早上大雨滂沱,我們與宛萍相約在阿畝二樓,討論我們的田調狀況與下一步進度。回顧這段日子,我們從初期的迷茫、東奔西跑,在自己的世界裡團團轉,到了第八天像是突然被按了加速鍵一樣,開始有明確的目標,每天每天都有新的世界向我們敞開,直到第十天我們才驚覺,原來應該要早點像這樣,好好的坐下來向宛萍請益也聊聊天。
一開始我們小心翼翼的照著筆記報告,一條一條的唸出我們田調的收穫,聊著聊著突然打開了腦中的故事盒,迫不及待的把箱子裡的遇見倒出來和宛萍分享。我們說著語言不通造成的誤會笑料、在路上遇到的人物故事還有居民口中的鄉野奇談,我們時而哄堂大笑、偶爾也靜默思考。在這些故事中宛萍也分享她的看見,提醒關於田調我們遺漏的基本步驟,也帶我們看田調資料庫的建構過程,更不忘以過來人身分分享自身經驗。
言談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原來我們所參與的是一段村落史的建構。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曾在歷史課本上學到世界史、中國史和臺灣史,但當我們一一背下這些歷史大事件時,我們又花了多少時間去理解自己家鄉的故事,這些重要的在地記憶,若沒有被記錄與流傳,沒有樓下來的話是相當可惜的。
這就像語言的學習一樣,若我們對在地的歷史沒有理解,就容易產生誤解,但反過來說,誤解或許正是開啟理解的起點。就如成員 I 的經驗,因為發現自己台語不通產生的誤解,反倒促使她更進一步學習台語,才讓理解發生。
談話的尾聲,已不只是田調進度的回報,而逐漸走向了我們自身角色的再定位。
當我們分享紀錄片的初步構想時,宛萍提醒我們:
我們的心路歷程也會是這場蹲點的一部分,而我們也是大庄故事的一部分。
蹲點不僅是一段記錄他者的旅程,也是一場回望自我的過程,一篇不分你、我、他的生活故事。
情報二|與阿畝夥伴的午餐約會
在將近三小時的會議後,我們下樓準備出門覓食,沒想到阿畝的夥伴看外面大雨滂沱,邀請我們留下來吃阿畝的配菜,才讓我們意外品嘗到阿畝傳說中的隱藏菜單咖哩。其中有道洋蔥炒蛋,非常滑嫩又香,好奇詢問店長是不是有什麼配方,沒想到店長聽了,只是俏皮地比了個手指愛心,笑著說:「加了這個而已。」
原來,沒有什麼秘訣,只是單純的用心,原味就能單純好吃。
這場因雨留下的午餐,讓我們有了與阿畝夥伴難得的小聚時光,從頭髮成色聊到蹲點經歷,從工作日常聊到村落故事。一頓加了愛心的餐,不只是飽足,更是雨中的溫暖相遇。
情報三|理髮廳裡的靜默職人,剪出一條不平凡的返鄉路
下午兩點整,我們準時赴約,對象是兩日前偶然認識的理髮廳小哥。沒想到,這場原本以為只是輕鬆的剪髮閒聊,竟揭開了一段不為人知的「大庄傳奇」。
這位小哥,自25歲起就在家鄉創業,默默經營起大庄唯一一間理髮店。他不是普通的技術工,而是將頭髮視為藝術、顧客視為夥伴的職人。他曾多年義剪,被《中視新聞》與《遠見雜誌》報導,但這些光環,若非他今日輕聲提及,我們從未得知。他的低調,是刻在骨子裡的專業倫理。
「沒達到我預期的樣子,我就不收錢啦,」他笑著說,但語氣裡分明是近乎苛求的自律。即使是整顆頭燙完了,他也能坦然放棄報酬,只因「不是我理想的樣子」。
我們才慢慢明白,這裡剪的不只是頭髮,是一份對家鄉的承諾。
他自小在大庄長大,選擇留在這裡,不是因為容易,而是因為放不下。他說在鄉村執業很辛苦,客群有限、營收波動、資訊資源皆落後於都市,但他用純熟技術與用心服務,仍是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不斷進修,一刀一刀,剪出信任與聲望。如今,不只在地客人絡繹不絕,還有來自二水、台中、甚至桃園的顧客,為了他的巧手奔波而來。
他總說:「我沒什麼啦。」但我們知道,真正的高手,從不喧嘩。
任務外補充|一碗越式湯頭裡的貼心待客
晚上七點過後,溪州街頭已是一片沉靜,多數店家鐵門低垂。我們原本想吃的關東煮也已打烊,正當飢腸轆轆之際,誤打誤撞走進了一家燈光柔和的越式料理店。
正要猶豫內用或外帶時,老闆直接對我們說:「熱熱的,更好吃。」
語句不多,中文略顯生澀,但那份體貼卻讓人瞬間感到暖意。即便外帶對他來說更省事,即便多洗碗多費工,他仍希望我們在最好狀態下品嚐料理。
他不是生意人,是廚房裡的守味人。他們不張揚、不賣弄,卻讓人一眼望見職人精神的輪廓,也嚐見人情味的餘韻。
結案備註|雨中相會的溫度
大雨滂沱,卻沖不淡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上午,與宛萍的交流像打開久封的故事盒,談起在村莊因語言上的誤解鬧出不少烏龍時,與笑聲交織反倒成我們重新構思理解的起點;午時阿畝料理,在我們以為有甚麼獨門秘招時,店長卻悄悄的比了個心,原來只要用了心就是美味料理的最佳秘方,簡單卻足以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理髮廳裡,職人的低調與堅持,剪出的不只是髮型,更是一份對家鄉的承諾與信任;晚間,越式湯頭裡的細膩貼心,用著有些口音的中文提醒我們真誠的守味,能穿越語言與時間的隔閡,留下暖意長流。
雨中相遇的每個瞬間,都像細水般灌溉出村落的脈絡與人情,也提醒我們:理解、用心與陪伴,才是留在地方最深刻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