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等待發芽|鹿角探林意,綠手織時光

【溪庄調查局・Day 4】
等待發芽|鹿角探林意,綠手織時光
📍調查日期:2025年7月28日
📍調查範圍:富臨園藝、溪州街區
📍天氣情況:陰天微風、小心滑倒
特務PI,早安。
今日即將深入與泥共好的夏日活動「鹿角蕨小小植人」,親身體驗鹿角蕨的上板,認識各類多樣的植物,特務們準備好成為綠手指了嗎?就讓我們一探鹿角蕨的魅力吧!
情報一|樹冠上的鹿角蕨
沿著產業道路右轉,狗狗的汪汪聲準時響起,像個稱職守門員。踏進富臨園藝,迎面而來的是一片綠意與錯落有致的庭園景觀。我們的課程從觀察植物開始,從女王鹿角蕨、巨獸鹿角蕨到巨象鹿角蕨,一株株懸掛於木板、模擬熱帶雨林樹冠層的姿態,讓人彷彿誤入某種神秘儀式的現場。
「這種植物原本長在熱帶雨林的高處,要陰濕、要透氣,也要大濕大乾地澆水。」老師邊講邊讓我們觸摸它葉片分岔的線條,像鹿角也像神祕的分叉記憶。
這些本該棲身於森林高處的植物,如今吊掛在都市人家的陽台與水泥牆上,曾經的樹冠層,如今變成陽台邊緣。都市叢林與熱帶雨林重疊的剎那,也讓我們開始想像:每個城市,都會長出屬於自己的「微型樹冠層」。
情報二|上板手做
老師示範完畢後,我們開始動手。這不是隨便種種盆栽的活動,而是一場精細的感官儀式。從辨識芽點開始:只能看,不能摸,否則會干擾它「破繭而出」的節奏。我們一圈圈鋪水苔,再一圈圈纏繞尼龍繩,彷彿在編織一座巢穴。固定、鎖緊、收尾。一株鹿角蕨就這樣穩穩站立。
平時走馬看花的眼睛,這次學會了停留,不是要你干涉、加速、抑制,而是觀察、等待、相信。
鹿角蕨的成長,是一場慢慢來的重生。
情報三|四季分明的叢林
課程尾聲,老師沖泡香草茶請大家品嚐,淡花香裡,竟喝得出土地的氣味。山葡萄、黃金山竹、黃金百香果、神秘果、蜜香桂花凍……我們一樣樣品嚐,多數都是第一次入口的滋味。從口腔傳來的記憶,也是一種田野。這裡的餐桌是教材,舌頭是課本。酸變甜的神秘果像是自然界的密碼,檸檬在吃下神秘果不再酸澀,讓我們重新認識「味覺」與「感知」的精妙之處。
果實,是這座園子最誠實的語言。主人說,他有意識地種下各式植物,就是希望園裡四季都有東西在發芽、開花、結果。春天不只有嫩葉,夏天不只有果實,秋天不只有種子及殘枝,冬天也不再只是枯枝垂垂老矣。不是只有春夏可以明媚,秋冬亦可欣欣向榮。
「一年四季都要有東西生,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流轉。」他笑說,這樣不只是讓植物不斷輪替,也讓每個時節前來的客人都有不同的滋味可以嘗、不同的風景可以看。這不只是一座果園,更像是一條不曾停歇的生命河流。
在這裡,成長不是一時的結果,而是一年四季不停循環的狀態。田野與餐桌之間,植物與人之間,時間的軌跡在果香裡悄悄留下線索。
今日任務外補充
沒有地圖的在地生活
離開園藝場,我們回到市區。走進一家極簡陳列的老式書局,架上的留白,等待路人的開口詢問,找一張8k圖畫紙;再轉進一間陳列繁複的五金行,眼花撩亂的品項,在欄架與空隙之間,問一只漱口杯、兩套雨衣以及一雙袖套。這天,我們沒有開啟google導航。原來,不用地圖,或許正是走進「在地生活」的起點。
生活不是導航,是用問路與閒聊拼成的日常圖資。
園中的守護者
豆花是一隻園中的狗狗。從我們一進門牠就認出我們似的,搖著尾巴前來討摸。
親人又顧家,牠彷彿也是這座園子的守護者之一。
結語|都市叢林裡的樹冠練習
我們調整錄音、纏繞繩索、品嚐酸甜的茶飲,也許有點手忙腳亂,但也是學習放慢的開始。在富臨園藝的幾小時裡,我們不只是帶回一株鹿角蕨,更帶回一種新的看法:不是快速完成、不是漂亮擺拍,而是一點一滴的照顧、等待它破殼、成長。
鹿角蕨象徵的是新生,它長在層層堆疊的繁茂枝葉裡,卻仍能茁壯。也許正因如此,它成為都市裡最堅韌的象徵。
每個把它掛在牆上的人,或許心中都暗自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樣,在都市叢林中突破樹冠,一步步穿出,向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