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圳日密錄|街角線索浮現,城市的地圖藏在舊事裡

【溪庄調查局・Day 3】

圳日密錄|街角線索浮現,城市的地圖藏在舊事裡

📍調查日期:2025年7月26日
📍調查範圍:溪州市區街道
📍氣候紀錄:天空陰沉、蚊蟲活躍、鑰匙失蹤

特務PI,早安!今日任務為完成「與泥探險包」指定線索蒐集行動,深入溪州市區各個歷史據點進行場勘,從牆角的裂痕、門牌的更迭與老闆的口述中,拼湊出溪州的舊日榮光與文化軌跡。


情報一|大圳屋:溪州水圳旁的老屋新生

任務線索:觀察建築外觀,解開數字密碼

一座名為「大圳屋」的空間,就位在莿仔埤圳流經的重要節點。由於一出家戶的眼前,就可以看見圳溝裡源源不絕的濁水,因此便命名這棟老宅為「大圳屋」。

我們根據線索指引,運用大圳屋外觀結合學習單解出外牆貼紙組合,答案為「46」,不過這可不是隨機數字,象徵的是十年前集集攔河堰完工後,因水源亦需供應給六輕,導致農田灌溉水資源開始短缺,使莿仔埤圳實施「供四停六」的輪灌制度。


情報二|成功旅社:老屋新命,轉身成為文化基地

這棟原為「養真醫院」的建物,曾一度沉寂,後經由「我愛溪州」團隊整理活化,轉型為農用書店與社區實驗空間。如今它等待著新用途的注入,也讓人期待未來更多的共創活動在此發芽。


情報三|溪州糖廠:煙囪一黑一白,記得甜過的年代

溪州曾以水資源之富,成為糖廠設立重地。日治時期栽種甘蔗、設廠製糖,一直到1953年停工、轉移至溪湖。糖廠留下的鐵軌與雙色煙囪,又稱「黑白管」,是溪州人口耳相傳的回憶,也是工業繁華的歷史痕跡,如今則靜靜坐落在溪州森林公園裡,向人們訴說過去的勞動詩篇。

(圖片來源 : 與泥探險 泥伯伯)


情報四|溪洲故事館:手寫歲月,從這裡寄出

溪洲故事館曾經是郵電局的所在,如今轉身成為地方記憶的載體。在那尚未連上網路的年代,人們透過這座樞紐寫信、打電報、寄托思念,也造就了溪州街區最熙攘的時光。如今,故事館外仍保留著那座舊郵筒,一眼望去,彷彿時光倒流,回到書信來往、心意緩緩抵達的慢日子。


情報五|旺來院子:舊旅社‧新展場

旺來院子曾為「鴻賓旅社」,是民國四十年代溪州街上的社交熱點。當年五家酒家、兩座戲院齊聚一條街,而如今,它成為「旺來院子」一處舉辦展覽與講座的空間。8-9月的展覽是關於動保與野生動物保護議題的全國串聯巡迴,也會並且有旺來好友分享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FB粉專搜索旺來院子查詢更多資訊。

 


情報六|溪州戲院:銀幕褪色,記憶仍閃耀

曾經的溪州戲院,是糖廠工人最愛的娛樂場域。如今雖已停擺、年久失修,但它的存在猶如一塊文化記憶的拼圖,默默告訴我們:溪州不只是田與水,也曾是燈火與笑聲的聚落。


今日任務外補充|在地的,每一場不期而遇

蚊蟲危機

因最近幾天蚊蟲叮咬過於嚴重,只好前往藥房求助,沒想到成了當地「奇聞共賞」主角。一進門,爺爺奶奶們看到這麼嚴重的叮咬,立刻圍上來,七嘴八舌討論是哪種「毒蚊」下的手,驚呼聲此起彼落:「哎唷,這真的太嚴重了啦!」
有人分析叮咬形狀,有人開始傳授偏方,還熱心推薦自家常備的神奇藥膏。不止拿藥,他們還叮囑我要怎麼穿、怎麼避蚊,像是鄰居家走丟的小孩被全村照顧一樣。雖然癢得要命,但也被這份溪州式的熱情,給包圍得暖呼呼的。

鑰匙失蹤事件簿

出門竟忘帶鑰匙,被困阿畝門外。等待救援時意外發現皇賓奶茶店,這間開業31年的老店,老闆居然沒向我們推薦奶茶,卻堅持要我們試試紅茶與綠茶。他說這家店的茶皆由他親手熬煮,不靠茶粉與香料,講究火候與比例。

他認為,真正的好手藝,不需多餘修飾,只憑一杯茶,便能讓人齒頰留香,回甘、回味、回憶、回望。

這不只是飲品,是一家老店三十多年來,一天也沒缺席的堅持與溫柔。

在地口感情報

晚餐選擇緣味鍋貼店,鍋貼煎得酥脆、肉餡多汁,外帶與內用人潮滿到爆。老闆邊煎邊問我們:「第一次吃嗎?好不好吃?」這樣直接又熱情的對話,在溪州街頭竟然無處不在。這份日常的溫度,是我們越來越喜歡這裡的原因。

廟宇傳承見證

晚上,我們前往后天宮參拜。廟宇空間廣闊,所供奉的神明之多,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正準備離開時,意外遇見神將的演練。多虧成員P的補充,我才明白,無論是八家將或扮演神將,都是極為神聖的行動。參與者需禁菸、禁酒、吃素淨身,還要擲筊請示神明,獲得允許後才能開始。一旦戴上象徵神格的面具或服飾,就必須全程保持沉默,以示敬畏。
原以為只是地方廟會前的準備,卻親眼見證了一場莊嚴的儀式,一段正在流動的信仰傳承。


結語情報|地圖外的溪州,寫在每棟建築說的故事裡

今天的我們,透過地圖與任務設計的引導,走訪了溪州過去的繁華街區與故事地景。每一棟建築都像是一道未完的謎語,每一道解謎包的謎題,都是文化的線索。這不只是空間的探索,更是一場關於「地方記憶」的挖掘行動。

城市的繁華可以消退,戲院可以熄燈,但人與人之間那句平凡的關心,早已成了這座城市最長明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