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線索補遺|碎片拼圖與人物速寫:村長、阿家與那些藏在日常裡的風景

【溪庄調查局・Day 6】
線索補遺|碎片拼圖與人物速寫:村長、阿家與那些藏在日常裡的風景
📍調查日期:2025年7月29日
📍調查範圍:大庄村芝麻田、牛耕隊基地、西螺大橋
📍天氣狀況:時晴時雨、夕陽露臉
特務PI,早安!
你們接連幾日訪談後,語言資料過載,台語密碼仍在翻譯中。為重整記憶現場與補齊遺漏紀錄,准許你們今晨暫停外勤,進行資訊盤點與行動補寫,將過往錯過的小片段逐一回收。
情報一|陳村長的福壽螺對談
地點:大庄村
紀錄時間:7/25
宛萍牽線,我們首度與大庄村長會面。他一坐下就駕輕就熟,直接說:「來吧!我準備好了,你們問吧。」我們還來不及暖場,他已經自動進入講述模式,整天行程鉅細靡遺:從幾點起床、去哪裡巡田水、幾點回來喝茶通通一一交代。
說到農田裡頭的頑固分子金寶螺(福壽螺),他語氣一轉,眼神一亮:「通常田裡工作兩個小時後,就會帶苦茶粕去問候一下福壽螺啦!」頓了一下,又補了一句,「啊不能說是殺啦,就是去……問候牠們全家一下啦!」
現場哄堂大笑,像是意外闖入村辦版本的脫口秀專場。
情報二|芝麻三段式
地點:芝麻田現場
紀錄時間:7/25
跟隨村長前往芝麻田,正值採收季節。
當地農民邊手動過篩芝麻邊說:「這個要先拔葉,然後整株曬乾,等到果實開裂才可以倒出來。最後還要用風扇去吹,把碎屑吹掉。」芝麻看似細小,工序卻格外繁瑣。「土地不能濕,要會瀝水才種得起來,一下雨整個芝麻會壞死。」他一邊說,一邊搖頭苦笑:「如果可以,真的不要做這個啦。沒什麼賺頭,很辛苦的。」
話說得坦白,但手上的動作卻沒停過。他們懂芝麻的脾氣,也明白自己正守著一項逐漸式微的產業。話語中的惆悵,就像芝麻殼,輕易碎裂,卻也難以完全拋下。
情報三|阿家的「挖土機目擊事件」
地點:大庄村+通話記錄
紀錄時間:7/25 – 7/27
初訪大庄當天,一位看起來特別熱情的大哥主動對我們說:「我跟你們說轟,我最愛被採訪了,你們要多多來採訪我。」自從加了賴,每天早上都會收到他傳來的早安長輩圖。
7/27 晚間,因詢問她受訪意願,接到他來電,一接通,他就開場說:「我今天有看到你們欸!!就是那個啊,在芭樂王旁邊採訪的,你們沒看到我嗎?我在裡面開挖土機啦!」
我們愣了一下,他接著補充:「我本來要走過去打招呼的啦,但看到我老大(村長)也站在那邊,你們又看起來很嚴肅在訪談轟,我就想說算了,不要打擾啦!」
幽默指數直線上升。他後來還補一句:「你們要訪問我可以啦,但你們前一天要和我說一聲轟,我要準備一下,我怕到時候你們問我,我詞窮就很拍謝啦!啊不要問太難轟,太難的我怕我不會啦~」
這位總幹事阿家,堪稱大庄村的開朗發電機,讓我們一開始的不安全數瓦解,也讓「採訪」這件事不再像是外來的任務,而像是彼此日常的聊天。
情報四|牛耕隊與牛糞知識庫
地點:拖拖拉拉牛耕隊基地
紀錄時間:7/24
初訪高隊長組成的牛耕隊——拖拖、拉拉、妞妞、阿枝四隻牛成員,當日僅三牛在場,因為「拖拖」正隨高隊長耕地出勤中。
牛糞整齊堆放於場內一隅,據說因全程餵食天然牧草,牛糞沒有臭味,還能「燒來驅蚊、做肥皂、種花用」。此處曾為劇情片取景,潛藏不少文化資產潛力。等高隊長回場,將安排更深入專訪。
情報五|任務解鎖:游泳池與西螺大橋的夕陽封印
地點:溪州游泳池、西螺大橋公園
紀錄時間:7/29
抽卡體驗任務解鎖「游泳挑戰」,50元學生票入場。泳池清爽、天氣剛好,在連日多雨的時節下,簡直像被上天特別眷顧。
午後轉場西螺大橋,夕陽穿越濁水溪,一筆一劃記錄於畫紙與記憶卡裡。這是田調中少數不為任務的行動,但卻讓我們真實地與土地呼吸在一起。
本日結案|如果採訪是一種破冰,那聊天就是一種補土
從芝麻田裡的嘆息聲,到阿家開著挖土機揮手的那刻,地方情報不只是數據與記錄,更是語氣、神情與玩笑。村長那句「問候他們全家」的福壽螺語言,也許比任何統計都更能說明一塊土地的真實情況。
而當一位總幹事認真說出「你前一天要跟我說,我會準備,我怕我講不出來會拍謝」,那不是怯場,是在乎。
記錄從來不是旁觀,而是與地方一同站在田埂上,一起笑,一起吃午餐。
一起說:「這樣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