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新竹縣五峰鄉清泉天主堂 - Track 14 | 追逐的約定

 

 

🎼 調性:D major (D大調)

⏱ 速度:Allegretto giocoso(稍快且帶著遊戲般的愉悅感)

🎵 歌曲簡介:這首曲子由溫暖的木吉他前奏開啟,如同文健站裡安靜的笑聲與長輩的談話聲,隨後小提琴輕快地加入,描繪孩子們奔跑、呼喊的身影。鋼琴在背景中流動,如溪水般連結起長輩與孩子兩代的溫度。中段進入追逐的主旋律,節奏跳動、音符顫動,像是在空地上閃躲的腳步。最後,以一個漸慢的和弦收束,彷彿遊戲結束時,大家仍在喘著氣、笑著相約「下次再一起玩」。

 

 

音軌一🎧|鋼琴:長輩的笑聲與文健站的溫度

 

      幾天前的探訪中,我們注意到長輩佔了很大比例,也聽說長老教會這邊設有附屬的文健站。於是今天一早,我們便走進對街的教堂。教堂的背後,藏著一個用竹子蓋起來的棚屋,而這便是文健站的所在。映入眼簾的是幾位長輩正專注地盯著前方大螢幕上正在播放的線上課程,有人跟著畫面比劃手勢,有人則靜靜地點頭,像是在與老師隔空對話。另一邊的桌上,一群長輩正圍著桌,玩著拉密,小心翼翼地將手中的牌拼湊成合適的組合,桌邊的笑聲此起彼落。

 

      照服員看到我們時先愣了一下,畢竟我們不常來這裡,我們便迎上去和她們寒暄,談起文健站與天主堂的不同:一邊是信仰與社區生活的延伸,一邊則是針對長輩健康與陪伴的日常支持。這種分工並不割裂,反而像兩條並行的小路,時常交會,照顧著同樣的族人。長輩們見到我們,也毫不生疏地招手,有人問我們來自哪裡,有人笑著邀請我們坐下喝茶。那份熱情,讓人感覺不只是被歡迎,而是被收編進了這裡的日常節奏裡。

 

圖一:文件站活動的長者們🧓

 

 


 

 

音軌二🎧|小提琴:小小朋友的能量場

 

      甫一走到門口,幾個小小的聲音從門外傳來「你們要走了喔?」還沒反應過來,小小的身影就已經衝了進來。他們全都只有幼稚園的年紀,甚至還沒上小學,卻一點也不怕生。

 

      有人主動牽起我們的手,有人已經開始在我們面前哼起歌,接著跳起小小的舞步。那種不加修飾的表演,讓人覺得世界上所有的舞台都可以從一塊空地開始。我們玩起擊掌跳高的遊戲,他們一邊笑一邊努力往上跳,每次碰到我們的手掌時,都像是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壯舉。玩到一半,我們也給他們看了我們帶孩子們做的明信片,他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下禮拜要和我們一起做明信片。雖然說法有些童趣,還有在過程中,她們一直喊我們「叔叔」,儘管讓我們兩人有些尷尬,但那股嚮往感卻真切得讓人動容。他們還迫不及待地介紹部落的動植物,「那邊有山羌喔!」、「還有很多鳥!」像是在邀請我們進入一個只有他們知道的秘密地圖。

 

      臨走前,孩子們拉著我們的手不讓走,「叔叔,我們還要玩鬼抓人!」於是我們被「任命」成鬼,她們就立刻四散在文健站旁的空地與花叢之間。有人躲在長椅後面,探出一顆小腦袋;有人藏在大樹後,還不忘偷笑出聲。追逐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這場遊戲不只是玩樂,反而更像是一種不言自明的信任儀式。對孩子們而言,你願意追上來,就代表你願意加入他們的世界;你不計形象地奔跑、蹲下、伸手,就代表你認真對待這段關係。

 

      當最後一位小朋友被輕輕拍到肩膀時,他轉過身來笑得眼睛都瞇成了月牙,喘著氣說:「下次你們還要來喔!」那一刻,我想,我們已經被他們默默地算作「自己人」了。

 

圖二:孩子們與寯廷的互動

 

 


 

 

音軌三🎧|法國號:回聲裡的約定

 

      回程的路上,我們在轉角遇見了月亮——他正騎著腳踏車,在坡道上爬上爬下。我們忍不住加入她的遊戲,假裝在後面追趕,她則笑著在前方繞圈、變換方向,偶爾回頭看我們有沒有跟上。這段不經意的短途追逐,像是延長了文健站外的那場鬼抓人,把今天的節奏延續到回家的路上。

 

      就在萊爾富前停下喘口氣時,一位年輕男子推著門走出來,朝我們點頭微笑。他聽見我們和月亮的對話,便好奇地問:「你們是在這裡做活動嗎?」我們簡單介紹了這 18 天在五峰的事情:孩子的明信片、聲音地圖、遊戲與笑聲。他聽完後神情一愣,接著笑著說,他小時候也是在五峰長大的孩子,只是後來到都市工作,今天剛好回來探望家人。「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為這裡做的事。」他的語氣帶著一種久別重逢的溫度。雖然我們不覺得自己值得特別感謝,但那一刻,我們確實感受到,他眼裡的五峰與我們眼裡的五峰,正因這些孩子、這片土地,而有了共同的顏色。

 

      臨走前,我們相約,如果還有機會,希望能再坐下來,好好聊聊關於這裡的過去與未來。月亮在一旁又踩上腳踏車,衝出去不遠,又回頭對我們喊:「我明年還要看到你們喔!」那聲音像一條細細的線,將我們和這片山再一次緊緊牽在一起。

 

圖三:泰崴與月亮的互動

 

 


 

 

音軌四🎧|中提琴:追逐後的呼吸

 

      今天的笑聲從文健站的竹棚裡出發,經過孩子們的手掌與跳躍,繞過月亮的腳踏車輪,再落在一位回鄉青年的眼神裡。每一個片段都像一段追逐:追逐著彼此的身影,也追逐著彼此心裡那份想要被連結的渴望。

 

我想,這就是「自己人」的意義——不是血緣,不是戶籍,而是在同一片土地上,願意為對方停下來、轉身、伸出手。這些日子裡,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邀請加入遊戲,被問下次還會不會再來,被放進別人的故事裡。

 

而那一聲「下次你們還要來喔!」,不再只是孩子的撒嬌或離別的寒暄,而是一個沒有期限的約定。它會像山裡的風一樣,沿著坡道、穿過市集、掠過屋簷,在我們不在的日子裡輕輕吹拂——像在提醒,還有人在等我們回來追下去。

 

圖四:我們與孩子一同前往桃山國小的操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