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新竹縣五峰鄉清泉天主堂 - Track 18 | 終止線之後

🎼 調性:A minor (A小調)
⏱ 速度:Andante sostenuto, cantabile (中速帶有延展感,歌唱般的流暢)
🎵歌曲簡介:十八天的日子凝縮成一首歌,從果園的泥土氣息,到山路上笑聲的交織,再到Podcast與孩子、朋友間的互動,每個瞬間都像旋律細膩鋪展。這是一段關於陪伴、延續與共鳴的旅程——即使離開五峰,故事、聲音與感受仍在心中迴盪,如同延伸的燈火,持續照亮未來的路。
音軌一🎧|大提琴:不散的頻率
今天是我們在五峰的最後一天,颱風也緊跟著要來。天還沒亮,我們就開始收拾——電子琴、麥克風、故事、笑聲,全都一件件搬上車。那些物件看似輕巧,卻裝滿了十八天的記憶。我們和幾位朋友、小朋友在教堂前道別。孩子們像平常一樣鬧著、笑著,只是在揮手的那一刻,多了一份藏不住的依依不捨。直到車門關上,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這不是單純的「完成」,而是一次將生活彼此交疊後的延續。
我們離開的,不只是山,而是一段和人共鳴的日子;而帶走的,不只是錄下的聲音,而是有人願意在我們的頻率裡,與我們長久共振。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忘記今天的天氣、忘記行程的細節,但我知道,當下一次再聽見同樣的笑聲或歌聲,那段並肩過的日子,會像迴音一樣,回到我們的生活裡。這不是結束,而是不散的頻率。
音軌二🎧|電鋼琴:延伸的燈火
離開五峰後,我們在竹東停下來吃中餐,是芳瑄姊姊推薦的。餐桌上的湯碗熱氣氤氳,我們卻有點恍神,不確定自己是真的餓了,還是只是想暫緩下山後的空蕩感。
餐後上了高速公路,窗外的風景逐漸從綠意的山影,換成密密麻麻的樓房與閃爍的招牌。市區的節奏湧了上來,像另一種世界的呼吸。可我們的心卻還停留在山裡,還停在孩子們滿場奔跑的操場上,停在教堂裡那張還有餘溫的長桌,停在雨聲裡朋友的安靜陪伴。我們望著車窗外飛馳的霓虹,腦中卻一遍遍播放著那些山裡的聲音:水梨落進竹簍的悶響、泰雅木琴敲出的清脆、溪流的潺潺水聲、孩子們笑到岔氣的尖叫聲⋯⋯那些聲音像是藏進了口袋,無論我身處哪裡,它們都會被我帶著走。
車內沒有太多對話,只是偶爾對視、笑笑,彷彿都明白:這段日子不會在今天劃下句點,而會像窗外那一串串燈火一樣,從眼前延伸,直到看不見的遠方。我們知道,那些聲音會替我們守著五峰,直到有一天,我們循著熟悉的旋律,再一次回來。
音軌三🎧|木吉他:撥弦後的共鳴殘響
十八天的生活對應到十八首歌,是一卷很長的錄音帶。裡面有高亢的合唱,也有不易察覺的背景底噪。農人的腰酸背痛、孩子的頑皮心機、雨後泥地的腳印、颱風前山谷裡的靜謐……或許不是最響亮的音符,卻是這首歌真正的靈魂。
這趟旅程,我們明白「完成」與「連續」的不同——完成,是在時間的終點按下停止鍵;連續,則是即使錄音暫停,旋律依然在心裡回放——就像這裡的人和故事,即使我們離開,仍會在彼此的生活中延伸。
當最後一個錄音檔存檔完成,屋外的山風送來一陣涼意。我們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換上另外一卷錄音帶。下一段音樂會在另一片土地開始,但它依然會帶著五峰的果香、笑聲與回音,繼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