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謝謝你們|我們心裡那小小的大庄

【溪庄調查局・Day 17】

謝謝你們|我們心裡那小小的大庄

📍調查日期:2025年8月9日

📍調查地點:阿畝、我們的蹲點記憶

📍天氣報告:艷陽高照、適合道別

早安,特務PI !

今天是你們蹲點的最後一天,不需一一回報情報,就請盡情書寫下你們想說的話吧!


特務P|今天當回依霈的特務P

最後一天搭上火車南下,經過高屏溪時候,居然想起的是濁水溪畔的風景。那個因人情聯繫,在我們心裡小小的大庄。從前只在臺灣南北兩端的家,現在中間有了溪州、有大庄,從此成為我們人生中的一站。

我們帶走的很多,留下的也多,我們的不捨是留在阿畝門口的鹿角蕨、放在房間的雨鞋,還有趕上火車才發現忘記還的鑰匙。前一晚並沒有因為是最後一天而能夠早點睡,還有滿滿的檔案傳輸、行李整理以及下一步的討論,一早起來我們打包封箱,寄回一箱箱溪州的記憶。

去完郵局再次回到二樓,不小心撞到窗簾,讓在開會的宛萍注意到我們,看了兩眼才發現對面坐著開會的居然是吳音寧,吳音寧真的是以神奇的方式默默貫穿我們的旅程,終於在旅程的尾聲巧遇簽書,雖然書還來不及看完,也來不及看內容就裝箱的簽書,但相信下次再來能有更多心得可以分享。

最後我們終於坐在阿畝吃午餐,旁邊是兔子吃草的老闆和我們聊天,一個個提問像是幫我們總結這趟旅程的NPC,在閒談之中整理好我們十七天來的心得,只能說這十七天來所有遇到的人都是緣分。在火車上看著關於我們的記錄貼文,打開店長幫我們切好分裝的巴斯克,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轉車時沉重的背包,才提醒我是真的有去過這十七天。

謝謝阿畝、與泥共好、大庄村的所有同伴,能讓我們有幸在這十七天內與你們一起「溪伴同行」,不論是朝夕相處,還是萍水相逢,你們都是這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謝謝你們!

坐在回家的機車後座,看著熟悉的家鄉風景,我之所以能與這裡的街訪鄰居熟識,都是因為阿公阿媽建立起來的聯繫,曾經以為在台北也沒有機會能靠自己建立街坊情感,現在回頭看才發現原來有一天也能是自己牽起這份聯繫。這趟旅程已經有非常圓滿的翻篇,但我仍在心裡默默期盼,或許有一天這樣的聯繫能在人生中以任何方式持續下去。


特務I|今天不當特務I的壹芸

最後一天,卻依然充滿故事。

我們沒有再踏進大庄村,而是留在溪州,收拾這十七天的行囊,不只是衣物與日用品,還有滿滿的笑聲、汗水與不捨。中午前,我們急忙把行李打包,將村民熱情送來的芭樂一顆顆小心包好、寄出。就在搬運的階梯轉角,宛萍忽然喊了一聲:「書!可以簽名!」

原來是依霈前幾天才提過,如果有機會想請吳音寧簽名。沒想到命運就在最後一天,悄悄安排了這個相遇。

在大庄,吳音寧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不是因為他在台上的身影,而是因為他在田裡、在市場、在鄉間小路上的身影。有人說曾在高鐵遇見他,有人說在買仙草茶時聊過兩句,更多的,是提到他為農業與社區默默付出的故事。對我來說,他就是溪州鄉的英雄。沒想到,他不只簽了名,還送了衣服與徽章,並與我們合影。雖然我有些懊惱,讓他看見了我因連夜趕工、收拾行李後的狼狽模樣,但能在最後一天遇見他,真的是幸運到不行。

午餐時,坐在隔壁的阿姨聽了宛萍介紹後,好奇地問我:「一個法律系的學生,為什麼會參加蹲點?」

這個問題,其實我在出發前問過自己很多次。行前訓練兩度撞上期中、期末考,內容也與我的專業幾乎無關。甚至在蹲點前兩天,我都還有想退出的念頭,畢竟從現實考量,我更應該用暑假準備國考與研究所,而不是花掉幾乎整個暑假來做這件看似「不務正業」的事。

但今天,我可以很篤定地說:「謝謝自己沒有放棄。」

因為正是身為法律系,我才更應該來。

當我走進尚水農產,看見他們為推廣有機農業不計代價的努力;當我採訪村幹部,聽見那些制度不足帶來的困境,我才意識到,法律不該只是紙上的條文,它應該抵達需要的地方。

我和依霈的組合,就像一位「地理人」和一位「公民人」並肩走進大庄村。

他讀懂土地的脈絡、水的故事、農作的方式;我聽見制度的縫隙、勞動的艱辛、交通的不便。兩種視角交織,讓我們的蹲點像是一幅同時有地圖與法律條文的手繪圖──不完整,卻真實而立體。

最後,我想謝謝「與泥共好」團隊與阿畝的大家。

雖然我們每天幾乎都待在大庄村,阿畝卻像一個默默支撐的家。即使只是匆匆的背影,他們依然會在桌上留一份熱騰騰的飯菜,或在我們在二樓工作時送來小點心。每天回到阿畝時,他們總會問:「今天大庄怎麼樣?」並靜靜聽著我們的故事,彷彿也一起經歷過那份熱情。他們還教我們做招牌料理,分享田調的方法、提問的技巧,像老師,也像家人。

我們明明素昧平生,卻在短短十七天裡,給彼此留下這麼多溫暖。

這一路,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好得讓人想哭。謝謝他們,讓這段旅程的最後一天,不只是結束,而是盛滿感恩與幸福的圓滿。

這十七天,遇見了太多好人。

帶著滿溢的感謝離開,我知道,這段蹲點不只是一次田野調查,而是一段足以支撐我很久的溫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