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彰化縣 莿仔埤圳產業文化協會 - 齒輪共轉|於我們、於他們盡下的那份心

【溪庄調查局・Day 14】

齒輪共轉|於我們、於他們盡下的那份心

📍調查日期:2025年8月6日
📍調查地點:大庄社區
📍天氣報告:日光正好、月亮漸圓

早安,特務PI。
今天是成果發表前的最後一天,想來會是非常漫長的一天,但你們也會遇到很多的幫助,請感恩地收下,勇敢地朝著目標邁進。


情報一|合照行動:追逐笑容的街頭攔截戰

經過幾日相處,與阿嬤阿伯們的距離已不再陌生。臨別在即,我們決定發起一場「笑容蒐集行動」──與每位長輩合照,並在離開前印出送給他們,作為小小驚喜。

行動並不如想像中順利。第一句回應常是:「我不好看啦,不要拍啦。」羞澀與客氣混在話裡。但透過我們的鼓勵與旁邊阿嬤們的善意推波,攝影目標一個個被「突破防線」。真正的難題其實是他們跑得比我們快。有人趕著去社區據點上課、有人洗完菜立刻回家、有人直奔農田巡視。我們只能守在廟埕、趁阿公阿嬤們休息時攔人,彷彿在進行一場巷弄追逐戰。


觀察備註:
翻看相簿時,一個細節讓我們忍不住笑出聲——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比出「讚」,因為他們聽不懂「YA」的手勢,但卻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喜歡。讚,是他們的默契,也是他們對我們的回應。


情報二|紅桌會談:共餐背後的齒輪

趁著共餐開飯前的空檔,我們圍坐在紅桌邊,採訪了主廚、村長夫人與幾位共餐志工。這是一場就算沒有錄音機也會刻進記憶的訪談——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共餐絕非一人之力,而是所有人的手,一同推動的齒輪。有人煮飯、有人採買、有人端菜,每個人都是這座社區的螺絲釘。

最後,共餐阿姨提到:「每個人都應該多出來走走,如果有年輕人的力量就更好了。」這句話點出村莊最大的困境,人口老化與參與不足,也悄悄成為我們的動力。
採訪結束後,我們趕往北斗印製成果展物資。剛收好餐具準備離開時,志工們紛紛追問:「你們不吃飯嗎?要去哪裡?今天是最後一天嗎?」

那份對「吃飯」的重視不只是禮貌,而是一種把我們當自己人的在乎。

這句「吃了再走」,是大庄最常聽到、也是最溫暖的叮嚀。


情報三|卡牌工坊:凌晨五點的手作現場

我們為大庄村設計了兩種桌遊。

河道闖關:以莿仔埤圳為靈感,玩家沿河鋪設路徑並回答關於大庄的問題,每一道題目都來自居民口述的生活記憶。
蔬果翻翻樂:專為長輩設計,卡面印有村裡最常見的七種蔬果,配上不同花色,翻中兩張相同即可收走。

禮拜一動工,禮拜三印刷,限時完成六套桌遊幾乎是場不可能任務。所有圓形與矩形卡片都由我們手工裁切,一套近百張。幸好與泥共好團隊借給我們裁紙刀,否則我們可能趕不出禮拜四的發表。

除此之外,我們還印了村民合照與空景照,做成三十份冰箱貼,打算當作禮物送給他們。這些並非任何單位的要求,而是我們自己想做的感謝行動。猶記當初出發前連三十份冰箱貼都擔心會訂太多的我們,沒有想到在短短十七天內,有了三十個以上想要感謝的人。

凌晨五點,桌上滿是紙屑,手指被剪刀壓痕勒得泛紅,眼皮沉得幾乎睜不開。我們默默落淚,笑著繼續裁最後一張。當成品鋪滿桌面,看到一張張笑臉和手作卡片時,那股暖意比疲憊更快填滿胸口。


情報四|影片工坊:夜半三更的靈光乍現

非傳播相關科系出身的我們,剪影片對於我們來說是全新的學習,儘管技術和硬體上常常讓我們碰壁,但整理素材看到訪問片段、大庄景色、意外記錄下的插曲畫面,都能再度點燃我們的動力,在瀕臨極限的夜半三更得以笑著繼續。

當成功串起一段故事、多段訪談時,看著螢幕裡的受訪者真摯的談話,我們也跟著眼眶濕潤,就算已經半夜三點,剪成一段後,我們還是會忍不住說:「再看一次。」然後按下重播。也正是這種時候,才更讓我們發現,原來,我是真的喜歡這件事情。

日出時分,終於剪成六分鐘的影片,開始能配上旁白,一陣文案腦力激盪、一陣台語速成班,帶著沙啞的聲音錄製、上傳、剪齊。可能是已經看了太多次,對於自己的影片已經失去判斷好壞的能力,我們帶著忐忑的心情,輸出蹲點期間最終版的感謝影片。

比起隔壁鄉長的到訪,我想我們更緊張的是能否透過成果發表,將感謝及想說的話完整的傳達給居民,也期待透過影片將居民平常看不到的鏡頭背後呈現出來。

我想我們只是將大庄原本就有的東西,收集然後排列組合,而這部影片是屬於大庄的。


今日任務外補充|溪州街上的強力後援

「非印不可」影印店
幾乎是首次製作這類印刷品的我們,第一次就挑戰兩套桌遊牌卡、三張貼紙,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產出、排版、送印,要感謝阿畝的好鄰居——「非印不可」影印店。

從第一次的紙張諮詢、排版詢問,後來密集的LINE訊息往來溝通,我們兩個印刷小白常常搞錯正反、左右反邊,最後老闆甚至讓我們帶著筆電到現場,用檔案對照紙本確定版本,陪我們影印到接近晚上十一點,還幫忙用機器裁切牌卡,大大縮短了人工用裁刀的時間,真心感謝非印不可影印店的大力協助。

南星照相館
在與長輩們合照後的當天中午,我們就趕到溪州街上的南星照相館沖洗照片,老闆親切仔細地幫我們解答照片尺寸問題,還一口答應我們希望在今天晚上能拿到的不情之請。甚至在我們傍晚五點還在大庄村剪影片的時候,就傳來可以取件的消息,多虧有南星照相館的協助,才讓我們能在隔天的成果發表送出照片,長輩們能有看到照片後的笑容,都是多虧了他們的幫忙。

阿畝&與泥共好
成果發表的前一天,在我們驚慌失措又失魂落魄的時候,還好有阿畝和與泥共好團隊的支持,才讓我們能順利完成成果發表。

謝謝宛萍在開會時給我們桌遊的新想法,還有現場的所有支援。

謝謝郁如在晚餐時間處理工作之餘,還一邊和我們分享經驗、安慰我們。

謝謝禹辰下班時間還幫我們拿出投影機和移動布幕,教我們使用。

謝謝玉滿姐和我們分享生日蛋糕,從言語和食物上都給我們滿滿能量。

謝謝店長總是默默地用行動關心我們,為我們留下的每頓美味佳餚,給予我們滿滿力量。


結語備註|在微光下,我們的協力留下悄悄溫暖的軌跡

在大庄的日子像齒輪般緩慢而精準地運轉,每一次笑容、每一次幫助、每一張手作卡片,都是無聲的齒輪在轉動,帶動著彼此的生命,交織出不曾預期的溫暖。或許我們只是短暫路過的旅人,但這些日子告訴我們:付出的心意,不問回報,仍會像光一樣被看見,被收藏,被傳遞。每個細微的舉動,都是對生活的禮敬,也是在提醒自己——真正的連結,從來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日日累積、悄悄溫熱的默契。

當夜深人靜,燈火微微搖曳,回想這十來天的齒輪交響,

我們才明白:世界上沒有單獨存在的努力,真正的力量,總在共同的呼吸與手心相碰之間。

或許人生也如此,跌跌撞撞、疲憊不堪,

但只要有人願意伸手、有微笑願意回應,前行的路就不會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