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雲林 麥仔簝文化協會 - 陳育寧
在本次蹲點初期,我們在社區夥伴的帶領下走遍了麥寮各個特色村落。
海豐社區是距離六輕最靠近的社區,因此在六輕2018年的一次爆炸中遭受波及,許多房屋的牆壁傾斜、裂開,電線杆也因爆炸力度的引響而傾斜;再加上該社區原先就有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導致房屋看起來有些殘破、老舊。原先參訪海豐社區前,我以為它就是一個遭受過迫害的老社區,但實際走訪該社區卻發現當地的居民並沒有放棄,他們在當地的圍牆、電線杆上手繪許多裝置藝術,可見當地的居民在生活環境遭受迫害的同時,仍努力地在自己能做到的範圍內讓社區變得更好。
隨後我們來到楊厝社區,楊厝的命名由來相當有趣,起初看到這個名字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因為當地姓楊的人居多因而以楊厝命名;但當地的居民告訴我們,其實是因為在清朝時期先民在此處養殖羊隻,而後又因筆誤而將「羊厝」誤寫為「楊厝」,在這樣的陰錯陽差下「楊厝」變成了這個社區的名字。但社區的居民並沒有因此忘卻自身村落的背景故事,在楊厝社區中每一戶人家的門牌上都會有一隻羊的雕像,而這也成為了楊厝社區最大的特色之一,許多外地人都會慕名而來和門牌上的羊隻合影。
最後去到後安社區,在社區的西邊有大片的海埔新生地,早期蘊含著許多生命,但在80年代六輕引進後即被填海造陸為全世界最大的填海造陸工廠。恰好我們去的時間是採撈文蛤和黃金蜆的時節,因此我們也跟隨著當地長者的腳步進到北堤河岸撈文蛤。當時時間逼近正中午,但沙灘裡仍有大批為了文蛤而來的居民;在攀談後發現,他們打撈文蛤並不是為了變賣,大多數居民是為了給家中的孫子、孫女加菜,煮一鍋好喝的文蛤湯給予他們身心靈上的富足。但在我們回到文化協會後,協會的夥伴坦言,其實當地採撈的文蛤、黃金蜆等生物,重金屬含量皆嚴重超標,聽到這裡其實心裡非常感慨,在採撈的居民又怎麼知道自己疼愛孫子、孫女的同時,竟也將這些迫害人體的化學殘留物帶進他們的肚子裡。
在參訪麥寮村莊的同時,我們發現到麥寮鄉內設有的廟宇相較於其他鄉鎮多上許多,我們走訪了許多廟宇,其中包含麥寮最大的開山媽祖拱範宮、鎮東宮、鎮南宮、鎮安宮等當地的廟宇。在參訪每個廟宇時才知道,原來每座廟的落成都有其背後的故事,其中拱範宮的落成不僅聚集了居民對於宗教信仰的歸屬,更是結合了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麥寮的樣貌。舉凡拱範宮入口處的裝置藝術有許多魚類、貝類等,這反映了靠海的麥寮在日治時期興盛的捕魚業;而廟宇裡有許多和外國人有關的雕像,亦反映了日治時期的麥寮是當時重要的港口之一,有許多外國人會在當地的洋行進行貿易,而當時的雕刻家為了展現廟宇的崇高亦向,便將外國人雕刻在廟宇中,以示他們對當地宗教信仰的尊敬。
在走訪完麥寮社區後可以感受出當地的居民對於歷史文化背景的重視,也不斷地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出創新的思維,結合歷史背景和現代藝術,為當地社區帶來非凡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