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雲林 麥仔簝文化協會 - 王嘉瑜

「炮仗花要開花了,我的孩子要回來了。」這是過去麥寮人口外移嚴重的年代裡,麥寮的長輩們看見台糖原料辦公室屋頂上的炮仗花,從一叢翠綠逐漸轉變成橘紅垂簾的共同心聲。雖然現今原料辦公室已不復使用,但當年台糖員工僅為減少日曬而栽種的炮仗花,卻意外成為長輩們盼望孩子回家的寄託。

 

時至今日,台塑六輕設廠後帶來的工作機會,已讓許多麥寮人選擇留在家鄉工作,也吸納了不少外縣市人口及外籍移工移入,使得麥寮成為雲林縣內少數人口正成長的鄉鎮之一。然而,反觀麥寮的第一級產業人口卻仍呈高齡化趨勢,鄉內也有不少農地、魚塭因無人經營而荒廢。因此我們決定拜訪現已由年輕一代接手的「三順育苗場」與「品安鮮物」,了解麥寮當地農、漁業的發展現況。

IMG_8980.JPG

三順育苗場成立於民國六十年代,四年前正式由女兒許惠如接手經營。我們抵達位在橋頭村的育苗場時,惠如從育苗的溫室中走出來迎接我們,首先帶著我們參觀她工作的地方。一走進溫室,映入眼簾的是排列整齊的高麗菜苗與洋蔥苗,惠如媽媽就坐在旁邊的苗盤前,將發芽的苗移植到新的培養土中。然而,溫室內的溫度計上竟顯示著三十八度的高溫,惠如看著汗流浹背的我們笑著說,育苗場的工作和種田的農活一樣,在日出前後就會開始,到了十點左右就會休息,直到下午不再那麼悶熱才繼續;而我們來訪的時間已經接近中午,所以才會如此燠熱難耐。

 

在之後的訪談中惠如提到,家中最初經營西瓜苗嫁接生意長達二十年,後因西瓜苗難以取得,因此決定轉型經營大宗蔬菜育苗場。一直到四年前,因為父親過世、母親年事已高,惠如決定回家繼承育苗場。她雖然在學生時期就時常到育苗場幫忙,對育苗的技術與觀念並不陌生,但在她著手進行經營模式的轉型時,仍在過程中遇到招不到工人、苗價變動等難題;幸好一路上母親都給予她足夠的信任,育苗場的經營才能在她的手中逐漸步入正軌。

 

而品安鮮物位於麥寮沿海的後安社區,目前主要經營水產養殖與漁產販售。到了拜訪當日,創辦人哈利因為接到政府不定期抽查的臨時通知,而比約定時間稍微晚到一些,但依舊開朗地在艷陽下耐心介紹、接受採訪。哈利為順應家中事業經營方向的轉變,在大學時期選讀水產養殖,畢業先從事幾年研究工作之後,決定回到麥寮繼承家業,將所學應用在家中傳統養殖漁業的改革。

IMG_8892.JPG

其實父親當初並不支持哈利回來「受苦」,認為外面的工作輕鬆、薪水高,但她仍選擇接下這份擔子,改採健康養殖方式,通過在飼料中拌入靈芝粉提高收成率,以及定期進行檢測確保水質未受污染,並嘗試以魚菜共生的模式調節養殖環境。此外,哈利選擇成立品安鮮物,販售自家養殖魚蝦及其加工製品,產品在雲林良品、農村好物等比賽中頻頻獲獎。因為品安的好成績,哈利也獲選為全國模範漁民,開始投入麥寮當地養殖漁業的輔導。

 

「她有她自己的想法阿,她如果開心我們就開心啦。」這是哈利爸爸在我們趁她離開時偷偷詢問之下,才吐露對女兒回家經營家業的看法。在簡短的兩句話裡,爸爸對哈利的支持與信心不言而喻。

 

吳明宜理事長曾說道,麥仔寮文化協會成立的其中一項目標,即希望通過復興麥寮的農漁產業及歷史文化,建立起麥寮居民的在地自信,讓更多麥寮的青年子弟願意留在麥寮發展,甚至吸引外地人移入本地,為麥寮注入不一樣的活力與魅力。在訪問哈利與惠如分別回到麥寮從事農、漁業的心路歷程後,我們了解到青農返鄉轉型傳統產業時,可能遇到的挫折與質疑,但年輕世代的創新想法仍能在付出努力後,為麥寮的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氣象,也能讓更多人通過優質的產品認識麥寮。

IMG_8517.JPG

作者小檔案

王嘉瑜
政治大學

二十歲,中壢人。興趣是攝影、影劇和旅行;夢想是成為不務正業的家庭主婦。期許自己的文字與影像中,溫柔和堅毅能夠相映成趣,提供人們觀看生活的另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