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 赤山社區 - 楊欣蓓

由於幾乎整個蹲點的期間社區據點都在舉辦國小生的暑期夏令營活動,所以在那邊和我們互動最多的就是社區裡的那群孩子了。

 

其中有一個活動是令我自己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製作小書」的活動,這個活動是要孩子們在自己做好的小書裡面寫下關於自己的所有事情,例如最簡單的年齡、生日、星座,還有最喜歡的人、最要好的朋友等等……而封面的部分就是讓孩子們自由發揮,畫出自己想畫的事物,

 

這個活動讓我想起我在國小的某一堂課也曾經讓我們做過一樣的東西,當時很熱愛畫畫的我就堅持每一頁都要畫得很美,然後裡面有關於自己的資料有都寫得滿滿的,現在想起來,那會不會是我一生當中最了解我自己的時候。長大之後,變得越來越不認識自己,自我介紹的內容也變得越來越少,說好聽點是謙虛;難聽點就是沒自信,不知不覺已經變得無法大方的介紹自己,也沒辦法大方的接受他人的稱讚。

IMG_0845.jpg

同樣的作業,夏令營裡高年級和低年級生的作品也很不同,低年級的畫作普遍都非常的天馬行空,有些孩子把自己比喻成蝴蝶;有些孩子說他要住在水裡,並且低年級的孩子都恨不得所有人都看過自己的畫作,總是畫了一樣東西,就興高采烈的跑來告訴我們他多畫了個什麼,獲得幾句稱讚後,就又興高采烈地回去位子畫下一樣東西。而高年級孩子的想法倒是實際很多,有些人只是把名字大大第寫在封面;有些人是畫上或寫下自己的偶像的模樣或名字,而他們就比較不像那些低年級的孩子喜歡到處給別人看,反而會需要我們走到他們的旁邊,問問他們:「你畫的這個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他們才會告訴我們。

 

從他們身上我彷彿也看見了自己的成長過程,從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慢慢想法變得實際;從喜歡到處宣揚自己的作品變得只喜歡自己默默地畫,當然不能從中比較說哪個好哪個壞。這些差異多多少少也和每個孩子的個性差異有關,但在我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看見過太多太多的人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天馬行空,投靠到比較實際的一面,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就叫做長大;但就在我們真正放下自己的特色時,才會漸漸發現自己獨特的美好,往往在自己發現之前,已經找不回來了。

IMG_0823.jpg

會有這些思考主要也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的整個大學生活就是一段在找尋自己的赤子之心的過程,而蹲點的期間和這些孩子們的接觸讓我自己省思了很多事情,同時也很替他們感到擔心,擔心那群急著長大的孩子以後會不會也跟我一樣感到後悔呢?「沒有人是不會畫畫的,因為在文字還沒發明以前人類就是用畫畫來溝通啊」,這是之前聽過的一句話,沒錯,不要忘了在接觸文字之前的自己,因為那些才是自己的根本哪!

作者小檔案

楊欣蓓
國立政治大學

土生土長的高雄人,生性內向,最喜歡做的事是待在家裡看電視,參加蹲點讓我跨出舒適圈,跨出去之後才發現:「嗯!空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