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花蓮縣復興部落

組員小檔案

李盈
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
我是李盈,今年二十一歲,在這個迷惘的年紀, 還搞不太懂生活的意義,在不斷的與人交談中,更加的暸解自己,每一趟旅行,都是與自己的一場對話。
王佩晴
輔仁大學 影像傳播學系
我叫王佩晴,21歲,是鬼靈精怪的雙子座,也是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的學生,個性活潑、樂觀、勇於冒險,即使在面對失敗與挫折,也會從中吸取教訓與經驗,是個不容易被打倒的人。

蹲點影音

導演的話:

當我們踏入這個部落,一個新的故事便已開始,或許一開始對於很多事情感到不解,但在與阿公阿嬤交流之間,許多感受逐漸明朗,在這世上沒有一定的正確答案,只是每一步都是選擇。

影片簡介:

用交錯剪接的形式手法,呈現出不同年齡身份的人陳述著同個故事,這是一個只有27個人的部落,他們是外地人,是在地人,這是他們與這片土地共同的記憶與連結,離開或留下都是選擇,將好的精神流傳才是真諦。

(明信片、影片):Fly to Dipit

創作理念:

「從什麼時候開始,科技抽走了人情味?」

來到復興部落,透過與阿公阿嬤的相處,慢慢地找回人與人之間最簡單也是最純粹的情感。

把記憶好好留存是我們所希望的,也想要把這裡帶給我們的感動回饋給當地,甚至於分享給其他人,對內我們辦了小型展覽,對外我們更設計了明信片。

明信片是個可以將情感傳遞到遠方的方式,相較於電子產品的即時性,明信片卻多了手寫的溫度以及等待的樂趣。

更重要的是——蹲點強調「一手服務、一手紀錄」,而我們不只想要服務與紀錄,更想將關於部落的情感,透過明信片傳遞給社會大眾。

影片簡介:

在14天的旅程中,我們記錄下許多珍貴的畫面,是屬於我們與復興部落的專屬連結,在離別之際,我們將這些畫面實體化,用我們最擅長也最有溫度的方式規劃了一個小型展覽,除了平面照片外,我們也做了一隻回顧影片,希望讓老人家留下快樂的回憶。

10張一組的明信片,其中5張是關於Dipit的部落之美,另外5張則是採用引導式的填空句子,使用明信片的人可以自行填上想對收信者說的話,「同中求異」是這組明信片的小心機。

最後還做了一隻影片則是濃縮我們在蹲點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透過影片,可以知道我們究竟在部落做了什麼,同時也是明信片產出的過程,每一張明信片都是乘載著我們濃厚的情感。

服務成果

服務簡介

1.協助稻米收割

2.記錄在地故事

3.影像展覽留存

蹲點心得

李盈
「「只要用心在復興部落待過,就算是一天,就是復興人,千萬不要當負心漢。」...
王佩晴
「「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暑假,是不是該做些什麼特別的事?」 這是我在放暑假前反覆問自己的問題,...

在地故事

李盈
「他是陳顗文,部落的人都叫他Diang,而我們都叫他亮,三年前第一次來到部落,...
王佩晴
「在部落裡,有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的學生叫做鄭元峻,他比我們早兩週來到復興部落,...

蹲點日誌

2019.08.10

DAY14-離別日

2019.08.9

DAY13-交陪日

 
2019.08.6

DAY10-回憶日

 
2019.07.31

DAY4-風乾日

2019.07.30

DAY3-團結日

2019.07.29

DAY2-朋友日

2019.07.28

DAY1-割稻日

2019.07.27

DAY0-啟程日

2019.07.24

通往DIPIT的第十二架班機_記憶

/*-->*/ /*-->*/
2019.07.12

D0-初遇之前

Day0 初遇之前 2019.07.12(五) 對於未知的興奮、工作上的煩躁以及多種悲喜交雜的情緒 在要前往花蓮那一刻全都都被焦慮取代 台北急促的生活就像是監獄 而今天我們與居民初次相遇的前一天 也像...
2019.06.12

團隊的誕生- CtrlZ Studio

在快捷鍵的語言世界裡CtrlC代表複製CtrlV代表貼上